【
儀表網 研發快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和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占東教授研究團隊在燃燒源生成碳質顆粒物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應用搭建的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實驗平臺,在共振穩定自由基氣相反應中觀測到一系列共價團簇中間體,揭示了共振穩定自由基對顆粒物質量增長的作用,相關成果以“Direct Observation of Covalently Bound Clusters in Resonantly Stabilized Radical Reac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Carbonaceous Particle Growth”為題于5月6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
碳質顆粒物是交通排放、工業排放、燃燒等過程產生的由碳元素組成的微小顆粒,可以被人體吸入并深入到肺部,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碳質顆粒物還可以在大氣中形成霧霾,影響空氣質量。此外,碳質顆粒物在發動機燃燒過程中產生,形成所謂的積碳,會干擾發動機的正常燃燒過程,導致其效率下降,同時還會增加燃油的消耗。更為嚴重的是,積碳還可能對發動機的關鍵部件造成損害,影響其性能和壽命。因此,揭示碳質顆粒物的形成機理,理解碳質顆粒物的基本化學過程,有助于為抑制碳質顆粒物的生成和降低排放提供理論指導。
共振穩定自由基(RSR)是燃燒生成的碳質顆粒物中檢測到的一類特殊的自由基,這種自由基通過電子非局域化獲得更高穩定性和更長壽命,在顆粒物質量增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于實驗手段的限制,對RSR反應機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始的反應路徑,對RSR如何實現顆粒物質量增長,沒有直接的實驗證據。針對這一問題,王占東研究團隊在合肥光源原子與分子物理線站搭建了超聲分子束取樣−寬質量范圍、高質量分辨、高靈敏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實驗平臺(質量分辨率約5000,檢測限約0.1 ppm,探測質量范圍2-1000 Da),并通過在高溫−低壓流動管反應器中單獨制備典型RSR來誘導反應,避免了火焰復雜反應的干擾(圖1)。
圖1.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原子與分子物理線站搭建的用于研究氣相分子反應的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實驗平臺。
實驗中觀測到一系列有規律增長的共價團簇中間體。結合量化計算,發現氫原子提取和多次RSR加成推動了共價團簇的形成和快速增長(圖2)。這些團簇逐步脫氫產生大尺寸的peri-condensed縮合芳烴和多環芳烴自由基,并且形成白色煙霧狀的碳質顆粒。這種共價團簇逐步脫氫機制(PHLCBC)闡明了共振穩定自由基、共價團簇和peri-condensed縮合芳烴之間的重要關系,橋接了小尺寸氣相自由基中間體與大尺寸納米碳顆粒(圖3)。該研究有望為碳質顆粒物多尺度模擬提供重要思路,并指導碳質納米材料的合成、揭示火焰中富勒烯團簇的形成機制和新型結焦抑制劑的開發等。
圖2. 實驗探測到的RSR自由基反應產生的共價團簇及演化產物。
圖3. 共價團簇的形成和結構演進示意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博士生王紅為本工作第一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覬文特任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占東教授等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科研項目的支持。(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