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期,安光所光學遙感研究中心表征室崔文煜團隊,就大氣同步校正對于遙感應用定量化水平的影響作用問題開展實驗和分析,并取得階段進展。相關研究工作以《大氣同步校正對于高分辨率遙感指數圖像精度的影響作用》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遙感期刊《IEEE 應用地球觀測與遙感專題期刊》(J-STARS)上。徐玲玲博士研究生是本文第一作者,熊偉研究員和崔文煜副研究員是通訊作者。
針對大氣狀態高時空變化特性形成的遙感信號動態大氣干擾問題,搭載星上大氣同步探測裝置進行衛星影像校正,從而解耦大氣影響獲取更準確的地表輻射信息,是近年來發展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大氣校正技術。高分多模衛星作為國內首個搭載大氣校正儀(SMAC)的亞米級分辨率商用遙感衛星,其配備的大氣同步校正能力對于高分辨率遙感應用定量化水平的實際影響作用如何亦受到進一步的關注。然而,通過具有代表性的驗證試驗定量評估同步大氣校正技術對于遙感信息應用的貢獻作用并無合適的先例可循,該項工作具有一定挑戰性。
鑒于高分辨率遙感指數圖像反演是精細尺度上地表信息提取和精準遙感應用的重要基礎,研究團隊通過設計并開展“星載-低空”同步指數成像實驗,較為全面地考察了高分多模衛星遙感指數圖像準確度在大氣校正前后的差異性變化。重點比較分析了不同校正方法在指數圖像的空間分布、數值精度和鄰近區域過渡變化特性等方面的準確性提升效果。結果表明,相較于經典非同步大氣校正方法,大氣同步校正方法對于大氣輻射貢獻比重較高的低反射率區域和鄰近地物邊界區域的處理效果更優。這意味著對于低反射率地物信息提取和應用,如
水質檢測、濕地監測等,尤其對于依賴于高分辨率遙感信息的應用,如單株經濟作物的健康狀態監測或產量預估等,大氣同步校正技術可作為地表信息準確度的重要保障。
高分多模衛星影像大氣校正前后視覺效果(左)及遙感指數圖像與零視距參考指數圖像相關系數(右)的對比
大氣校正前后不同地物邊界過渡區域遙感指數空間變化速率對比